top of page

道教的回歸本源及發展創新

中華太乙淨土道教會創會理事長 郭國賢


图片人物:中華太乙淨土道教會創會理事長 郭國賢


回歸本源:皈依三清道祖


在如今的臺灣社會,廟宇林立,供奉各路神明,讓民眾依照需求來誠心祈求保佑。然而,一般信眾在祈求心願有所結果之後,和神明的聯繫即告一段落,不會繼續依持仰仗神明。嚴格來說,這不能算是「道教徒」。


那麼道教徒比之一般信眾的差異,又在何處呢?


除了 用心積極的誦經禮懺、接受道經薰陶,最重要的,即是「皈 依」。道教徒不論是出家或是入世修持,都一定要皈依。「皈 依」即是「歸一」。一,就是道;道,就是一。正所謂:一本散萬殊,萬殊歸一本。這個「一」即是道源,是每個宗教都應該有的哲理規範。皈依,就是依持著教派的中心理 念,做為人生方向與精進目標。因此,身為道教徒,應深 入研究道教哲理。若是純粹崇拜神明、依賴信仰,則容易流於民俗,這樣就可惜了。


更具體而言,道教徒要皈依的是「三清道祖」的大道。 「三清道祖」不僅止於一般認知裡的三尊神明,更代表著兩重意義:

(一)無極生太極過程裡的元素


以道教創世紀來比喻,最初的「大羅天」,亦即無量清虛、清淨的本體、一切的總包含,即為大自然。老子有云: 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」,「人法地,地法 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」,大自然並非一無所有,而是「空 不空,如來藏」。為了容易理解,人們以「無極大道」或「元 始天王」來代稱。大羅天裡面有著一點真靈,又稱「先天 一炁」,則以「元始天尊」代稱。




搭配無極生太極之說,以「太易」無極大道起始,屬水。再為「太初」元始天尊,屬木次之。次而「太始」靈 寶天尊,屬火。爾後太始生「太素」即道德天尊,屬土。 繼而「太極」玉皇上帝,屬金。在道教儀典中,常見元始天尊服飾顏色以青色為代表(屬木),靈寶天尊服飾顏色以 紅色為代表(屬火),道德天尊服飾顏色以黃色為代表(屬 土),亦與此含意吻合。


由順序來細述,「太初」元始天尊屬於先天一炁,此太初之氣受鼓動而分化產生陰陽(有氣無形),「太始」靈寶天尊則有形(有氣有形但無質),而「太素」道德天尊已有物質在其中(有氣有形有質但無體),就可以千變萬化的生成 一切,即為「太極」玉皇上帝(氣形質體皆具)。所以,太素之後渾沌初開,產生山川草木等的實體,也就是太極之 後的物體才有實際形體,物質才有定型。


這就是正統道教的創世紀,由無極大道一炁化三清, 一步一步漸進生成。也因此,無極為道體(先天),太極則 為道用(後天),真正與世界有作用的是太極。這其中的分 別,以及三清道祖的代表涵義,應該是每個道教徒都應該學習知曉的事情。


(二)真(清淨本性)、善(慈悲)、美(智慧)


由道教創世紀可知,三清道祖為無極道體,亦是道的 本質。道教徒常說的「三皈依」,眾所皆知為皈依於道、經 及師,但其實不僅於此。皈依意指自「後天」皈依回「先 天」,尊奉於三清道祖所代表的「真、善、美」。


「真」-皈依元始天尊,即皈依「清淨之道性」;


「美」 -皈依靈寶天尊,是謂皈依經典所教化的圓滿「般若智慧」;


「善」-皈依道德天尊無世不出塵刧,度化普度眾生的「慈 悲顯現」。


因此,三皈依實際為皈依「清淨本性、慈悲與智 慧」,將三皈依奉為圭臬,與之契合,修心養性。


道教徒虔誠膜拜「三清道祖」,並非一昧依賴神明,祈 求保佑平安。其實,應該深刻地瞭解及體悟神明代表的意 義,明瞭道教的道理心法,最終學習掌握自身靈命、自我 提升、自我做主,走出自己的路。


秉持道心:修持返源歸一


身為道教的一份子,在修持期間需要釐清明瞭的三大 重點:


(一)道體與道用、無極與太極:


道教的「道體」-道之本體,就是三清,是為無極, 亦為萬物的源頭;而「道用」-道之作用,則為太極,亦 為太乙,神格化為太乙救苦天尊。


有些道教徒見三清道祖為道教最高神格,便不由分說 的盲信祈求之。但須知:三清道祖代表的「道體」並不會與世界互動,是讓道教徒去契合,而不是讓道教徒去祈求 的;而諸天神聖仙佛,如王爺、媽祖、大道公…等,實為 「道用」-太乙所分化的諸菩薩來普化眾生,也可說為太 乙的化身,也就是無論何方神聖,均可將其源頭視為太乙。 當道教徒信奉神明時,務必得瞭解道體(無極)與道用(太 極)的關係,時刻謹記道教的道統、思想及理念等,才不 致於過度依賴神明,盲信神蹟故事。


(二)道教徒的最終歸宿


無論是什麼宗教,幾乎所有的信眾都會在意:離世後會「去哪裡」。此一課題,於道教而言,無非是要回歸本位、 超生了死、歸根復命,從道而來,回歸於道。


道教建構了一個「太乙淨土-東方長樂世界」,在傳統中華文化裡,東方代表「日出東方、生生不息」,符合道家 的養生思想,可視為道教徒臨終時的去處。而這太乙淨土 是由大慈大悲、大聖大願、救苦救難、濟生度死的大尊者 -太乙救苦天尊所主持。一般道觀常見之「救苦殿」,供奉 的正是太乙救苦天尊。祂在道教中職司超拔、救度、靈魂 的解脫及得救。


道教徒生命最終的理想歸宿,就是太乙淨土,也是道 的淨土。平時在修持時對最終歸宿有所了解,往生後於淨 土繼續修持,直至與道合一。


(三)宗教心理醫師


道教的神職人員-道長,這是道教中很殊勝的工作, 除了一般道教徒的「皈依」之外,還需要更進一步的「傳 度」儀式。然而,成為道長之後,為信眾消災解厄、舉行 科儀外,若是能持續學習教育、修持道體、清楚理念、掌 握心境,以意念積發凝聚力,自身狀態越來越佳,引發的 效果也會越強。就如道教的道祖太上老君-李耳,他是一位大思想家、 哲學家,對世間事理剖析得非常透徹明白,身為道教的神職人員,對於社會及環境的分析,也要試著探討涉獵,進而成為類似「宗教心理醫師」的身份,對於信眾求助,不僅僅是進行消災解厄的儀式,還可幫助信眾釐清災厄源頭, 破除信眾心理的不安,自根本上解決問題,這才是宗教信仰的意義。


發展創新:成仙並非唯一終點


許多道教徒以為,「成仙」是修道最好最上等的目標, 期待著有朝一日能白日飛升,逍遙而去。然而,神仙也是 「道」所演化出來的一種變化。由此可知,信徒祈求感應 的「神明」、或是希望能修成的「神仙」,都只是一種過境, 回歸大道、回歸大自然,才是人真正的依歸。


可以說,一般信徒祈求保佑的這些神明,都是「大道」 的延續,化身來普化眾生的。而人們所能做的,不只是虔 心禮拜依賴,還可以做到「神人共濟,同歸大道」,也就是 神明幫助人們,人們也幫助神明。神明之所以能成為神明, 是因為還在世為人的時候,累積了一定的德行與善念,才會成為神明來幫助人們,也就是所謂的「有德之鬼便為神」。 有道德的往生者會繼續提升,成為神明來普渡教化眾生, 一同淬鍊自身心靈,讓人們可以與祂契合,產生好的感應。 所以人與神是有互動性的,人來契合神明,神明來加持人們,這樣兩方一同行功立德,一同進步提升。


道祖不是一位造神家,只是因為一般人對「道」無法 理解透徹,才藉助神明的形象與德行,方便信徒來易於瞭 解與追隨。事實上,道家的思想是要契合大道,達到無所 不在、無所不住、無所不化、無所不渡的境界,可以逍遙 自在。許多道教徒不理解神明只是人與道之間的「接引」, 不追求與道契合,只是一昧求神 ,白白放棄在人間修煉自 身的機會,這樣是無法超越的。


說回「修仙」。一般的道教徒嚮往修仙,但其實修仙只是一個門檻,跨過門檻後,還需要不斷的提升修持。就如道教經典將仙分為鬼仙、地仙、人仙、神仙、天仙等階段, 最後是大羅金仙,道家的大羅金仙也就是佛教的佛,是為大覺金仙。也就是無論是身為人時,或是修成仙後,最重要的無外乎「持續修持」,產生般若智慧,依循心中尺規行事從善,不造業、不為惡,直至與道契合,達到正知正覺才能超越解脫,不再被六道束縛,回歸道源,回歸先天一 炁。


太乙淨土:心地淨土,道的淨土


道教徒往生後的歸宿是「太乙淨土-東方長樂世界」。 但太乙淨土並非實際存在的一個「地方」,東方長樂世界也並非位於「東方」。所謂東西南北淨土樂園等詞彙,只是借助一個現象界存在的常用描述,讓信徒方便想像、建構理想的最終歸宿。太乙淨土其實就是道體,就是人的本來源頭,人不斷地修持,之後就是要與「道」契合,回歸於「道」。 任何宗教最終都是要回歸於他們自身的「道」,那麼要如何才能回歸「道」?這問題值得討論。


前面提到,可與世界產生作用的是「太極」,亦即太乙, 神格化為太乙救苦天尊,主持著「太乙淨土」。太乙淨土可以比喻為人生最後的目的地。一趟旅行要到達目的地,有 許多交通方式可以使用,可以步行、或坐汽車、摩托車、 或乘船、或搭飛機。而信奉依持太乙救苦天尊,效法其德行提升靈魂,就是直達太乙淨土最快最安全的高鐵路線。 不過,要搭這高鐵需要車票,也就是我們平日的修持累積。


道教有自己的獨特之處,將身為「人」視為何等殊勝 快樂,像慶生、娶妻生子、養生延生…等,可看出道教多 麼重視「身為人」的這段歷程。無論未來是成仙或成佛, 都必須經過人身的這一個階段,俗話說「人身難得、中土 難生、真師難遇、正法難聞」,道教徒都該要好好把握,努 力的精進修持,掌握自我靈性與歸處,他日往生後乘願再 來,繼續精進修持,這輩子還沒做好的,下輩子繼續持修踐行,確立自己的方向與道路,無畏無懼的前進。也因此, 道教徒除了日常禮拜,閒暇時必須多注意教育進修,學習正理。一些錯誤的迷信,例如打城、手尾錢、觀落陰等觀 念要逐漸修正改良;而神職人員也應該以提升信眾的心靈為己任,而不是只偏重術法、儀式等。


至於許多道教徒在意的往生後超度儀式,其實可有可 無。隨著時代演變,一些民俗迷信,像是擋棺、犯煞…等, 沒有必要的儀式都可以加以修改。許多科儀演示,與其說是為了送往生者成仙,不如說是讓家屬心安盡孝的。在往生後,比起喧鬧繁雜的儀式,家屬虔誠念力形成的磁場, 對往生者才有最大助益。


人還在世時,就應該非常清楚自己想要回歸的地方, 為了那個目標而存蓄自己的意念及力量,以心印心,自我修持,往生時再借助臨終助禱,安穩磁場,得以順利前往 下一世。這股堅定的力量是由自身迸發而出的,而非只依賴神明賜予的。就在人生將盡時,能知道歸處與方向,了 無罣礙,含笑而終,安詳好走,就是一個追求靈命完滿的道教信仰者最好的圓滿了。


423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